西江千户苗寨,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,距离县城36千米,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,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。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,共有一千多户苗族居住于此,所以称为千户苗寨,也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。
一、西江千户苗寨简介:
西江千户苗寨仍然保留着苗族较为完整的原始生态文化,堪称是研究苗族历史、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因此被称为“苗都”。
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,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云南、湖北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而黔东南地区是主要集聚地,占全国的65%。
二、苗寨建筑
苗寨当然先聊聊苗寨的建筑,大多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,无论是平地,还是斜坡上,吊脚楼都可以建造,多以才形成千户苗寨依山而卧的格局。苗寨外观漂亮,而且实用,同时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融。
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,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。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,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、关养家禽与牲畜、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。第二层用作客厅、堂屋、卧室和厨房,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“美人靠”,苗语称“阶息”,主要用于乘凉、刺绣和休息,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。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、饲料等生产、生活物资。
村寨屋舍错落有致,沿坡而上,其中绿树掩映,山色空蒙,气候格外湿润。耸立的吊脚楼,记录了苗族古老而独特的生活方式,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老旧的作坊、古式的工具,用于祭祀的动物头骨,仿佛一次时空穿越之旅。
三、服饰/歌舞
踏着石板小道,穿过每个人家的门前,迎面走来的姑娘身穿特色的装饰,银器制作而成的帽子,项圈和郎锁,非常精致,色彩绚丽秀有民俗图案的长裙,格外动人。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门前的竹登上,穿针引线,绘制手中的衣衫,一旁的大爷抽着水烟,这在城市中很少能看到的生活祥和画卷。两边富有民族特色的商店,一间接着一间,很多游客最喜欢留恋的地方,各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。
苗族人大多都十分热情,他们特别喜欢用长桌来款待客人。每当中午屋内细长的木桌上摆满各色菜肴,香味扑鼻,开饭前,苗族姑娘总会清唱几句歌谣,并会为原来的客人敬上美酒。古寨经常上演节目,苗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演绎苗族舞蹈,伴着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掌声,气氛更加活跃。
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,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,华丽的服饰、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。
四、景点介绍
1.苗族文化博物馆
西江苗族博物馆,由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,一楼为砖混结构,二楼为木质结构,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吊脚楼。馆内设有展厅11个,分别为前厅、历史厅、生产厅、节日厅、歌舞厅、建筑技艺厅、服饰银饰厅、体育苗医药厅、巫文化宗教信仰厅、生活厅、多媒体多功能厅。生动的展现了西江地区苗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苗族文化的理念。
2.苗寨建筑群
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多为木质的吊脚楼,吊脚楼依山而建,很有层次感,非常的壮观。清晨的苗寨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感。每到黄昏时分,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,随着天色越来越暗,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,站在观景台遥望整个苗寨,迷人的夜景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。
3.风雨桥
这里除了吊脚楼,风雨桥也是西江干户苗寨的很有特色,风雨桥也称花桥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河流上,通常由桥、塔、亭组成,用木料筑成,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,故名风雨桥。
传统的风雨桥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,以榫衔接,斜穿直套,纵橫交错,结构极为精密,很是坚固。风雨桥上部建塔、亭,有多层,每层檐角翘起,绘凤雕龙,塔亭顶有宝葫芦、千年鹤等吉祥物。桥面两旁设置栏、长凳,形成长廊式走道!
风雨桥方便行人过避风遮雨往歇脚,也是壮侗瑶苗等民族的迎宾场所。西江干户苗寨现在有五座风雨桥,连接着白水河两岸。不过,这些风雨桥已经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,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
4.西江夜景
苗寨白天秀美壮丽,到了晚上千家万户灯光闪烁,整个苗寨又呈现出另一种绚烂,欣赏夜景最佳的位置是观景台,这里是俯瞰苗寨全景的最佳点。每到黄昏,这里就人头攒动,摄影师一排排地三脚架和各种长枪短炮,只为拍摄灯火辉煌的苗寨夜景。
西江千户苗寨本身,就是一座自然完整的文化博物馆,苗族历史的起源与延伸便都蕴藏在里面了,这里也是一风景秀丽的山水人文画,更是一部提供展览的苗族发展史诗。百闻总是不如一见的,西江千户苗寨独有的壮丽和美,只有自己亲自来了,才能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!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